教育專業月刊
-
1
《教育專業》第二十三期
2022/05/05 -
2
《教育專業》第二十二期
2022/03/01 -
3
《教育專業》第二十一期
2021/12/28 -
4
《教育專業》第二十期
2021/10/29 -
5
《教育專業》第十九期
2021/08/27 -
6
《教育專業》第十八期
2021/06/25 -
7
《教育專業》第十七期
2021/04/22 -
8
《教育專業》第十六期
2021/02/24 -
9
《教育專業》第十五期
2020/12/17 -
10
《教育專業》第十四期
2020/10/23 -
11
《教育專業》第十三期
2020/08/25 -
12
《教育專業》第十二期
2020/06/23 -
13
《教育專業》第十一期
2020/05/25 -
14
《教育專業》第十期
2020/03/24 -
15
《教育專業》第九期
2020/01/13 -
16
《教育專業》第八期
2019/11/30 -
17
《教育專業》第七期
2019/10/31 -
18
《教育專業》第六期
2019/09/30 -
19
《教育專業》第五期
2019/08/29 -
20
《教育專業》第四期
2019/06/29 -
21
《教育專業》第三期
2019/05/27 -
22
《教育專業》第二期
2019/04/30 -
23
創刊號
2019/03/18 -
24
第115期
2019/02/18 -
25
第114期
2019/01/16 -
26
第113期
2018/12/03 -
27
第112期
2018/11/12 -
28
第111期
2018/10/15 -
29
第110期
2018/09/10 -
30
第109期
2018/06/11 -
31
第108期
2018/05/07 -
32
第107期
2018/04/09 -
33
第106期
2018/03/05 -
34
第105期
2018/02/05 -
35
第104期
2018/01/15 -
36
第103期
2017/12/11 -
37
第102期
2017/11/13 -
38
第101期
2017/10/16 -
39
第一百期
2017/09/04 -
40
第九十九期
2017/07/03 -
41
第九十八期
2017/05/15 -
42
第九十七期
2017/04/10 -
43
第九十六期
2017/03/13 -
44
第九十五期
2017/02/20 -
45
第九十四期
2017/01/16 -
46
第九十三期
2016/12/05 -
47
第九十二期
2016/11/21 -
48
第九十一期
2016/11/07 -
49
第九十期
2016/10/17 -
50
第八十九期
2016/10/03 -
51
第八十八期
2016/09/12 -
52
第八十七期
2016/08/22 -
53
第八十六期
2016/07/04 -
54
第八十五期
2016/06/06 -
55
第八十四期
2016/05/16 -
56
第八十三期
2016/05/03 -
57
第八十二期
2016/04/18 -
58
第八十一期
2016/04/05 -
59
第八十期
2016/03/14 -
60
第七十九期
2016/02/23 -
61
第七十八期
2016/01/25 -
62
第七十七期
2016/01/11 -
63
第七十六期
2015/12/14 -
64
第七十五期
2015/11/23 -
65
第七十四期
2015/11/02 -
66
第七十三期
2015/10/19 -
67
第七十二期
2015/10/05 -
68
第七十一期
2015/09/14 -
69
第七十期
2015/08/24 -
70
第六十九期
2015/06/22 -
71
第六十八期
2015/05/11 -
72
第六十七期
2015/04/13 -
73
第六十六期
2015/03/16 -
74
第六十五期
2015/02/02 -
75
第六十四期
2015/01/05 -
76
第六十三期
2014/12/01 -
77
第六十二期
2014/11/03 -
78
第六十一期
2014/11/03 -
79
第六十期
2014/08/25 -
80
第五十九期
2014/06/16 -
81
第五十八期
2014/05/12 -
82
第五十七期
2014/04/07 -
83
第五十六期
2014/03/10 -
84
第五十五期
2014/02/10 -
85
第五十四期
2014/01/13 -
86
第五十三期
2013/12/09 -
87
第五十二期
2013/11/11 -
88
第五十一期
2013/10/07 -
89
第五十期
2013/08/19 -
90
第四十九期
2013/06/17 -
91
第四十八期
2013/05/13 -
92
第四十七期
2013/04/15 -
93
第四十六期
2013/03/11 -
94
第四十五期
2013/02/04 -
95
第四十四期
2013/01/07 -
96
第四十三期
2012/12/10 -
97
第四十二期
2012/11/12 -
98
第四十一期
2012/10/15 -
99
第四十期
2012/09/10 -
100
第三十九期
2012/06/25 -
101
第三十八期
2012/05/14 -
102
第三十七期
2012/04/16 -
103
第三十六期
2012/03/05 -
104
第三十五期
2012/02/06 -
105
第三十四期
2012/01/03 -
106
第三十三期
2011/11/28 -
107
第三十二期
2011/11/01 -
108
第三十一期
2011/10/03 -
109
第三十期
2011/09/05 -
110
第二十九期
2011/07/04 -
111
第二十八期
2011/06/07 -
112
第二十七期
2011/05/03 -
113
第二十六期
2011/04/06 -
114
第二十五期
2011/03/09 -
115
第二十四期
2011/02/14 -
116
第二十三期
2011/01/05 -
117
第二十二期
2010/12/08 -
118
第二十一期
2010/11/03 -
119
第二十期
2010/10/06 -
120
第十九期
2010/09/06 -
121
第十八期
2010/06/09 -
122
第十七期
2010/05/10 -
123
第十六期
2010/04/12 -
124
第十五期
2010/03/13 -
125
第十四期
2010/02/03 -
126
第十三期
2010/01/06 -
127
第十二期
2009/12/02 -
128
第十一期
2009/11/04 -
129
第十期
2009/10/07 -
130
第九期
2009/09/03 -
131
第八期
2009/06/15 -
132
第七期
2009/04/20 -
133
第六期
2009/02/18 -
134
第五期
2008/11/18 -
135
第四期
2008/09/10 -
136
第三期
2008/06/25 -
137
第二期
2008/04/15 -
138
第一期
2008/02/20 -
139
第105期(最新一期)
2018/02/05 -
140
第107期(最新一期)
2018/04/09
加強監管 守護兒童 (朱國強)
立法會議員朱國強
早前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發生懷疑虐兒事件,至今二十三名院舍員工被捕,受害幼兒累積至三十九人。事件曝光後,保護兒童會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作檢討,並先後提交了首階段及中期檢討報告,披露更多細節。今次事件令社會譁然,不僅破壞了公眾對社福機構的信任,更摧毀了「虐兒行為零容忍」的文化,令人失望。
嚴肅追究涉事人員法律責任
最近有傳媒披露中期檢討報告內容,揭發管理層過去甚少到訪童樂居,更從無翻看閉路電視片段,不知道發生虐兒事件,亦未曾與該中心的幼兒工作員有直接交流。以上種種,反映涉事管理層多年來監管不力,掩飾真相和忽視嚴重性,變相默許及縱容這種粗暴對待兒童的文化和手段,行為等同幫兇。除了調查、拘捕及落案起訴涉事職員外,當局應嚴肅追究管理層的法律責任,共同承擔後果。
鑑於保護兒童會無法進行有效管治,童樂居內部欠缺關愛文化,部分員工出現嚴重失德行為,價值觀出現極大錯誤與偏差,與保護兒童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馳。當局應撤銷相關機構的營運資格,讓有愛心、能力及承擔的營辦機構承接。
鑑於有機構未能符合服務質素標準,而且違反《學前機構辦學手冊》營運規定,當局須作出懲戒。透過上述措施,為社會及業界帶出正面訊息:現有機制及法例有效運行,並在公平及有監管的情況下運用資源。
作為後續跟進,社署派出臨牀心理學家、護士及社工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前往童樂居調查及視察運作,派遣專隊進駐童樂居,並安排相關兒童入住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上述措施,某程度上有助遏止罪行,安撫保護兒童,穩定整個院舍,惟治標不治本,須從整個制度層面作徹底改革。
徹底改革現行制度
今次有院舍涉嫌虐兒,反映出政府的監管制度完全失效。當局須嚴正檢視保護兒童政策,包括現行留宿育嬰園服務、服務質素標準和法定要求,並檢討內部監管制度的指引和漏洞。同時,藉着今次事件的契機,成立跨專業團隊、參考外國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政策、聆聽持份者及公眾意見,徹底改革現行制度,由上而下推行優質的兒童住宿服務,落實照顧保護弱勢社群,以防止類似悲劇重演。
目前,政府現正考慮立法制訂「沒有保護罪」,筆者認為院舍必須包括在內,加強對兒童的保護。倘若落實立法,政府須向業界提供足夠的配套支援,包括給予更多專業培訓,加強同工的辨識能力及處理手法。署方亦須調整及修正兒童事務委員會轄下「保護兒童事務工作小組」匯報檢討的範圍,以及加快檢討時間表。
面對急劇轉變的社會和家庭結構,兒童的情緒、行為及學習問題愈趨複雜。政府須加強兒童院舍的跨專業團隊協作,並配合教育局及相關機構進行有系統持續的專業培訓。同時,署方須提供額外資源支援留宿嬰幼兒的幼兒工作員,減輕其工作量及壓力,並培養員工以正面積極的心態工作,建立穩定的團隊,紓緩人手流失問題,同時吸引更多合資格的幼兒工作員入行,避免以「兒童為本」的專業服務受到窒礙。此外,教育局現正更新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建議加入幼兒教育專業倫理及操守,建立全方位守護兒童的政策。
2022年2月14日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