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業月刊
-
1
《教育專業》第二十三期
2022/05/05 -
2
《教育專業》第二十二期
2022/03/01 -
3
《教育專業》第二十一期
2021/12/28 -
4
《教育專業》第二十期
2021/10/29 -
5
《教育專業》第十九期
2021/08/27 -
6
《教育專業》第十八期
2021/06/25 -
7
《教育專業》第十七期
2021/04/22 -
8
《教育專業》第十六期
2021/02/24 -
9
《教育專業》第十五期
2020/12/17 -
10
《教育專業》第十四期
2020/10/23 -
11
《教育專業》第十三期
2020/08/25 -
12
《教育專業》第十二期
2020/06/23 -
13
《教育專業》第十一期
2020/05/25 -
14
《教育專業》第十期
2020/03/24 -
15
《教育專業》第九期
2020/01/13 -
16
《教育專業》第八期
2019/11/30 -
17
《教育專業》第七期
2019/10/31 -
18
《教育專業》第六期
2019/09/30 -
19
《教育專業》第五期
2019/08/29 -
20
《教育專業》第四期
2019/06/29 -
21
《教育專業》第三期
2019/05/27 -
22
《教育專業》第二期
2019/04/30 -
23
創刊號
2019/03/18 -
24
第115期
2019/02/18 -
25
第114期
2019/01/16 -
26
第113期
2018/12/03 -
27
第112期
2018/11/12 -
28
第111期
2018/10/15 -
29
第110期
2018/09/10 -
30
第109期
2018/06/11 -
31
第108期
2018/05/07 -
32
第107期
2018/04/09 -
33
第106期
2018/03/05 -
34
第105期
2018/02/05 -
35
第104期
2018/01/15 -
36
第103期
2017/12/11 -
37
第102期
2017/11/13 -
38
第101期
2017/10/16 -
39
第一百期
2017/09/04 -
40
第九十九期
2017/07/03 -
41
第九十八期
2017/05/15 -
42
第九十七期
2017/04/10 -
43
第九十六期
2017/03/13 -
44
第九十五期
2017/02/20 -
45
第九十四期
2017/01/16 -
46
第九十三期
2016/12/05 -
47
第九十二期
2016/11/21 -
48
第九十一期
2016/11/07 -
49
第九十期
2016/10/17 -
50
第八十九期
2016/10/03 -
51
第八十八期
2016/09/12 -
52
第八十七期
2016/08/22 -
53
第八十六期
2016/07/04 -
54
第八十五期
2016/06/06 -
55
第八十四期
2016/05/16 -
56
第八十三期
2016/05/03 -
57
第八十二期
2016/04/18 -
58
第八十一期
2016/04/05 -
59
第八十期
2016/03/14 -
60
第七十九期
2016/02/23 -
61
第七十八期
2016/01/25 -
62
第七十七期
2016/01/11 -
63
第七十六期
2015/12/14 -
64
第七十五期
2015/11/23 -
65
第七十四期
2015/11/02 -
66
第七十三期
2015/10/19 -
67
第七十二期
2015/10/05 -
68
第七十一期
2015/09/14 -
69
第七十期
2015/08/24 -
70
第六十九期
2015/06/22 -
71
第六十八期
2015/05/11 -
72
第六十七期
2015/04/13 -
73
第六十六期
2015/03/16 -
74
第六十五期
2015/02/02 -
75
第六十四期
2015/01/05 -
76
第六十三期
2014/12/01 -
77
第六十二期
2014/11/03 -
78
第六十一期
2014/11/03 -
79
第六十期
2014/08/25 -
80
第五十九期
2014/06/16 -
81
第五十八期
2014/05/12 -
82
第五十七期
2014/04/07 -
83
第五十六期
2014/03/10 -
84
第五十五期
2014/02/10 -
85
第五十四期
2014/01/13 -
86
第五十三期
2013/12/09 -
87
第五十二期
2013/11/11 -
88
第五十一期
2013/10/07 -
89
第五十期
2013/08/19 -
90
第四十九期
2013/06/17 -
91
第四十八期
2013/05/13 -
92
第四十七期
2013/04/15 -
93
第四十六期
2013/03/11 -
94
第四十五期
2013/02/04 -
95
第四十四期
2013/01/07 -
96
第四十三期
2012/12/10 -
97
第四十二期
2012/11/12 -
98
第四十一期
2012/10/15 -
99
第四十期
2012/09/10 -
100
第三十九期
2012/06/25 -
101
第三十八期
2012/05/14 -
102
第三十七期
2012/04/16 -
103
第三十六期
2012/03/05 -
104
第三十五期
2012/02/06 -
105
第三十四期
2012/01/03 -
106
第三十三期
2011/11/28 -
107
第三十二期
2011/11/01 -
108
第三十一期
2011/10/03 -
109
第三十期
2011/09/05 -
110
第二十九期
2011/07/04 -
111
第二十八期
2011/06/07 -
112
第二十七期
2011/05/03 -
113
第二十六期
2011/04/06 -
114
第二十五期
2011/03/09 -
115
第二十四期
2011/02/14 -
116
第二十三期
2011/01/05 -
117
第二十二期
2010/12/08 -
118
第二十一期
2010/11/03 -
119
第二十期
2010/10/06 -
120
第十九期
2010/09/06 -
121
第十八期
2010/06/09 -
122
第十七期
2010/05/10 -
123
第十六期
2010/04/12 -
124
第十五期
2010/03/13 -
125
第十四期
2010/02/03 -
126
第十三期
2010/01/06 -
127
第十二期
2009/12/02 -
128
第十一期
2009/11/04 -
129
第十期
2009/10/07 -
130
第九期
2009/09/03 -
131
第八期
2009/06/15 -
132
第七期
2009/04/20 -
133
第六期
2009/02/18 -
134
第五期
2008/11/18 -
135
第四期
2008/09/10 -
136
第三期
2008/06/25 -
137
第二期
2008/04/15 -
138
第一期
2008/02/20 -
139
第105期(最新一期)
2018/02/05 -
140
第107期(最新一期)
2018/04/09
香港沒有選擇「躺平」 抗疫需要眾人的努力 (崔劍)
法律博士、教聯會總幹事崔劍
第五波疫情肆虐香港數月,抗疫工作到達瓶頸期。一方面,雖然每日新增確診和死亡人數的上升勢頭得到遏止,但絕對數字仍高居不下,離宣布疫情完全受控還為時尚早。另一方面,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工和志願者、因抗疫政策而受影響的不同利益團體、為配合抗疫而改變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大量市民,在不斷接近體力與信心、經濟來源與情感忍耐的極限。
於是,當3月21日特首宣布暫緩全民檢測,並在一個月後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那一刻,許多人長出一口氣,如釋重負,覺得香港在病毒面前徹底「躺平」了!這種近乎自欺欺人式的解讀,是對香港抗疫政策的嚴重誤判。香港沒有選擇」躺平」,也從來沒有選擇「躺平」的餘地。
首先,中央對特區政府的指示沒有「躺平」。基本法第48條有關行政長官職權的第八項明確規定:「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就本法規定的有關事務發出的指令」。就抗疫工作而言,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向特區政府發出明確指示,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务。在這個任務沒有完成之前,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18萬宣誓公務員,不能選擇「躺平」。
其次,抗疫策略和目標的階段性調整,不等於「躺平」。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16日在深圳主持召開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第九次協調會,其中提出抗疫下一階段「三減三重一優先」(即: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區域採取精準有力措施;優先救治長者)的工作重點。這些都是因應香港疫情發展,完善及修訂抗疫策略和優先度的必要環節,是精準抗疫、科學抗疫的體現。
事實上,在特首宣布上述抗疫策略調整的發言前後,用了大量篇幅解釋香港疫情的最新態勢,以及做出抗疫策略調整的事實基礎和來自內地和香港專家的支持意見。同時強調,在「生命至上、科學為本」的原則下,在抗疫策略調整前的最後一個月內,力爭實現減少重症、減少死亡、減輕醫院壓力,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率等一系列目標。在這樣的語境下,不應該斷章取義,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思維,將抗疫策略和目標的階段性調整直接與「躺平」劃等號。
第三,在各條專線上為香港抗疫工作奮戰的香港市民和內地同胞,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拒絕「躺平」。 馳援香港的數百名內地醫護專家,夜以繼日工作,他們沒有「躺平」;香港本地照顧新冠患者的醫護人員和社工,在面對高危環境,同伴大批感染的情況下,堅守工作崗位數月,他們沒有「躺平」;成千上萬的香港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不計付出,不計風險,為抗疫多做一件事,多幫一個人,他們用自己的努力默默證明,香港人民不接受「躺平」。
香港沒有選擇「躺平」,社會更不需要任何鼓吹「躺平」的雜音。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都,已經深刻改變了750萬市民的生活。結束疫情,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堅持和努力,而每個人為此所做的犧牲,都能夠讓大家共同期盼的正常生活來的更快一些。
2022年3月23日 (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