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禁毒與時並進 家校教育仍是關鍵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科技公司聯科集團合作,開展「Project RADAR II─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推行本港首個分析毒品相關帖文的研究項目,運用人工智能系統及大數據分析,嘗試以客觀角度分析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想法及吸食原因,期望能制定出具針對性的抗毒教育策略。......繼續閱讀
2020年10月27日 -
遏止校園欺凌需多方合力
中學校長鄧飛......繼續閱讀
去年6月反修例風波爆發,示威導致警民關係緊張,有議員關注警員子女在校園被同學或教師欺凌的情況。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立法會質詢環節回應指,局方對任何校內欺凌都是「零容忍」,又指自去年中至本月收到25宗有關個案。經調查後確立的個案,校方已對涉事教師與學生採取紀律行動,當局會對涉事老師作跟進調查及行動。
2020年10月23日 -
嚴謹思維比批判思考更重要
中學校長鄧飛......繼續閱讀
近年無論是香港的通識教育科,還是內地的教育改革,似乎都異常推崇所謂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然而,在培養學生建立這種批判性思考的時候,又望文生義,過度聚焦在通過批判既有的一些觀點,來彰顯自己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其實,以筆者的理解來看,批判性思考最重要的是要養成獨立和嚴謹思維的習慣,而建立獨立思維的重點,不在於駁斥某些既有的觀點,關鍵在於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問題,而不至於為批判而批判,最後落入斷章取義的地步。
2020年10月14日 -
關於取消教師註冊的三項關注
中學校長鄧飛......繼續閱讀
近日教育局宣布取消一位小學老師的教師註冊資格,理由是該名老師在去年9月被投訴在教材中,有計劃地向小學同學傳播「港獨」等違法思想,更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作政治表態是否支持「港獨」等。雖然過去香港並非沒有取消過中小學老師的教師註冊資格,但多數是與性犯罪為主﹐因傳播宣揚「港獨」而取消註冊資格﹐這是第一例。既然是第一例,必然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和討論。總的來說,這件事的關注焦點主要有三:
2020年10月10日 -
知法、懂法、守法才是優秀嘅細路
中學校長鄧飛......繼續閱讀
一名15歲少年於今年初在元朗朗晴居對出、鳳翔路一帶馬路投擲汽油彈,早前承認縱火及管有物品意圖損壞財產兩罪,被判感化18個月,其中9個月須入住兒童及青少年院舍接受監管,原審裁判官水佳麗在判刑時讚揚少年為「優秀嘅細路」。其後律政司不服判刑,覆核刑罰成功,潘兆初首席法官今改判少年進入勞教中心,兩項控罪同期執行。
2020年10月03日 -
-
學生人數減少 反映信任危機
中學校長鄧飛......繼續閱讀
隨着九月開學復課,學界忽然出現一股「退學潮」。準確而言,也不是一般理解的退學現象,而是「移外牽動內」、「北歸不南來」!從而反映出難以忽視的社會信任危機。
2020年09月16日 -
「畀唔畀面」不是推行國情教育的考量
中學校長鄧飛......繼續閱讀
今年是《基本法》頒布30周年,教育局昨向中小學校長發通函,提出學校透過《基本法》教育活動,讓學生全面認識《基本法》,培養國民身分認同,並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活動,以及教師培訓課程。局方建議學校新學年在10個「合適日子」安排《基本法》校本活動,例如今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安排常識問答比賽,而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安排師生默哀悼念等。局方又預告11月推出《國家安全 你我要知》有聲繪本,向以生活例子向小學生介紹與國家安全相關基礎知識,教導學生守法守規,尊重法治;又將於本年底推出「《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一站通」網上資源平台,舉行《憲法》和《基本法》流動展覽,主題包括回歸歷程、國家安全、人權與法治等。
2020年09月15日 -
守法教育與倫理道德探討並非無關
銅鑼灣直資名校聖保祿學校,預告新學年高中必修的倫理與宗教科,將加入為期四節的《國家安全法》課程,被該校舊生組織「聖保祿政治關注組」質疑與倫理科的生命教育、道德探討的原意無關。教育局強調學校開展國安教育是應有之責,可擬訂校本課程內容,教授相關的知識。......繼續閱讀
2020年09月14日 -
“三權分立”是通識科的“常識”?
教聯會副主席鄧飛......繼續閱讀
通識教育科又起爭論,事緣有出版社把通識教育科課本教材的初稿送交教育局進行專業評審,局方把教材內關於香港特區政治體制中“三權分立”字眼刪除了,引起社會關注。及後,特首、律政司司長、教育局局長一再澄清,根據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和制定基本法過程中的相關文獻紀錄,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從來也不是“三權分立”,而是行政主導。這自然引來反對派猛烈的反詰,其中一個主要論點是認為特首和局長不是法律專家,對這個問題沒有專業權威性。
2020年0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