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為推動全民愛國主義教育,使之規範化、制度化,國家正着手制定相關法律。早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首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隨後公布法案全文,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廣泛徵詢意見。
法案全文共五章三十八條,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目標和總體要求,規定了領導體制、工作原則和教育內容,對充分利用各類資源、設施及平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作出規定,也規定了支持保障措施。立法主要針對內地,涉及香港的只有一條,即第二十二條:「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增添教育內容融入各類學科
傳承愛國主義價值觀,是香港學校國民教育一項重要內容,事關「一國兩制」社會環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此,中央政府一直給予關懷和重視。上個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給香港培僑中學學生回信,鼓勵同學們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厚植家國情懷,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激勵了香港教育界。教育局、教聯會等都舉辦了分享會或座談會,強調要落實回信的精神、加強學校愛國主義教育。
由於各種複雜因素影響,目前香港學校愛國主義教育仍有短板,成為教育界的當務之急,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在不斷努力。國家着手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對香港無疑是強大的推動力。無論是否在香港實施,法案所涉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目標和具體內容,以及一些要求,對推進香港社會尤其是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性、指導性和現實意義。
在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方面,法案第六條列明了九項。適合於學校教育的部分,大多與香港「一國兩制」社會特點相適合,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祖國大好河山、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等。許多內容已經成為香港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參照,香港學校國民教育應該增添更多精彩內容、更多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同時,法案強調應當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表明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並不排斥西方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與多元文化融合的現實並不矛盾。
法案第十四條提到,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並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各類學科中。大中小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課程聯動機制,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確定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內容,採取豐富適宜的教學方式,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親和力。這些要求正是強化國民教育的必要途徑,是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得以深入、持久、連貫所需要的,是大方向。香港社會需要建立一個適合「一國兩制」社會特點的國民教育體系。
用好內地紅色教育資源
一直以來,政府、愛國團體、機構和人士,積極開展針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教育局持續推動「姊妹學校計劃」並取得顯著成效;在兩地全面通關後,促成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中學生到內地參訪;建立新入職教師考核與培訓制度。這些舉措與法案第十五條提出的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學校各類主題活動等要求相脗合。未來香港應該借助內地紅色資源優勢,開展更多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此外,法案第三十五條還規定了不得有的五種行為,包括侮辱國歌、國旗、國徽或者其他有損國歌、國旗、國徽尊嚴的行為,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宣揚、美化、否認侵略戰爭、侵略行為和屠殺慘案,侵佔、破壞、污損愛國主義教育設施,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這些不得有的五種行為約束,也可以納入香港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範疇。事實上,這些也都在學校法律教育和個人品德修養中有所體現,也可以列入學校的管理制度。
總而言之,優化學校國民教育是香港社會發展重要一環,需要齊心協力。特首李家超正在就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徵詢社會各界意見,教育必然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期待政府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能有更加大膽、進取的規劃和措施。
2023年8月25日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