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踏入金秋十月,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程序就要啟動了。選舉管理委員會早前公告,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提名期由10月17日至30日結束。這是在政府完善地區治理架構、重塑區議會後,首次進行的區議會選舉,是實現良政善治的一項重要安排,香港市民充滿期待。
今年7月,立法會三讀通過了政府提交的《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隨後《條例》刊憲並生效,使重塑區議會有了更堅實的法律基礎。重塑區議會旨在落實基本法中體現的三項指導原則,即將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和充分體現行政主導,讓區議會回歸基本法規定的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定位,重回接受諮詢和提供服務的職能,提升政府地區治理效能,完善治理體系。
依據規定,新一屆區議會議席總數為470,由委任議員、當然議員、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和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組成。委任議員由行政長官委任,佔179席。當然議員由鄉事委員會主席出任,佔27席。至於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及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分別佔88席及176席,兩者均由選舉產生。全新的結構,反映出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的多元特質,拓寬了政府管治的社會政治基礎,增添了民意來源渠道,有助於地區治理與社區和諧建設。
與過往相比較,新一屆區議會對候選人及當選區議員要求更高、更嚴格,這是件好事。引入資格審查和失當行為處理機制,是要確保候選人和當選區議員是真正愛國者,擁護香港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防止反中亂港分子混入區議會,全面準確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毫無疑問,把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保證香港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守護好管治權,就是守護香港繁榮穩定,守護七百多萬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相信,對尊重國家憲法,維護香港法治、熱心服務社會的有志之士,有利無弊,也是香港選舉制度的特色。
重塑區議會是香港社會發展和「一國兩制」實踐深入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一項複雜而艱辛的工作,應當重視並珍惜現有的成果。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的全過程,正是將政府良好構想和市民真誠期待化為現實的具體行動,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同參與。要鼓勵支持有志於服務社會,願意將自己理想、抱負和知識、智慧貢獻給香港社區發展的人士,踴躍報名參選;社會各界也應當竭盡所能,推薦更多專業人士和青年才俊加入競爭,選賢舉能,為社會服務。
區議會是政府與社區居民之間的橋樑、紐帶,是政府制定並落實涉及基層相關政策措施的幫手,工作十分重要且又具體、細緻、辛苦。譬如,就影響民生、居住環境及有關福祉的地區事務,接受政府諮詢,收集居民意見,並向政府提出建議應對方案;支持和協助推廣法律及政府政策,並協助政府開展各類諮詢、宣傳及聯絡活動;在政府統籌下,提供文化、康樂及環境衞生等服務,並為與區議會職能有關的項目及活動申請撥款資助等。
正因為如此,需要區議員具備良好道德情操與素質,有奉獻精神、關愛之心、責任感、使命感和承擔。在發揮才幹、服務市民和政府的同時,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筆者深知社區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社區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來源,缺一不可。從專業角度看,區議會應當把推進社區青少年教育作為服務的內容,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在政府統籌下,利用社區資源,在學校的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間,組織開展適合青少年的有意義活動。諸如交流座談、名人演講、科技比賽,甚至參訪、遊學等,創造更多正確了解香港社會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機會和條件。
區議會還可以在接受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諮詢時,建議當局考慮在社區增設青少年活動中心或自修室。這將更好發揮區議會的職能,助力落實政府的教育政策。故此,期待有更多關心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士,積極投身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期待重塑後的區議會煥然一
2023年10月9日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