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勾劃教育願景

 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行政長官早前公布了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方向明確、具針對性的政策,進一步勾劃對未來的願景。

 

有別於過往,今年《施政報告》在教育範疇較多涉及長遠及宏觀的規劃。其中,政府提出推動「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並推出一系列措施吸引非本地生來港升學,令人眼前一亮。

 

此外,政府將會發展應用科學大學,有助進一步確立職專教育的地位,達致「行行出狀元」的目標。至於基礎教育,今年政府繼續以「科」、「教」、「興」、「國」為藍圖,推動STEAM教育、教師專業發展、職專教育及國民教育,目標明確,值得肯定。

 

協調推動愛國教育

 

其中今年最大的亮點,是明確提出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內容對接,協調推動國民教育。特區政府重視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牽頭在不同層面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相信能夠提升推行的成效,令人期待。在《施政報告》中,欣喜政府採納了多項本會提出的建議,包括舉辦更多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中華文化節」,以及設立博物館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等,通過不同方式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國家認同感。

 

由特區政府支持、教聯會牽頭成立的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日後將會全面配合政府,通過由上而下的方式推動愛國教育。我們會一如既往接待師生參觀和研習,以助學校加強歷史文化教育;並開辦更多培訓課程,讓教育界和各界人士參加國情國安的專業培訓,宣揚愛國主義教育精神。

 

加強提升教師專業

 

除了愛國教育外,今次《施政報告》在提升教師專業方面亦有不少着墨,當中有些措施是新猷。當局加強推動與內地的專業交流,開展「粵港姊妹幼稚園交流計劃」,此項措施回應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探索三地幼兒園締結姊妹園」。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絕大部分學校已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開展了不同層面的交流,成效甚佳。日後,兩地教師交流擴展至幼稚園教育層面,有助開展更廣、更深層次的專業交流,期望當局做好配套的工作,提供起動資源及專業支援,協助幼稚園開展內地交流。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與內地當局及院校合作,在本學年設立首個教師研修及交流基地,開展內容更豐富、模式更多元化的內地培訓、交流和合作項目。同時亦會起動晉升教師內地學習團,以及增加新入職教師及在職教師內地學習團的名額。

 

通過以上措施,讓同工有更多機會親身到內地考察,了解國家最新發展。筆者期望局方定期檢視學習團的內容及行程,再因應教師最新專業發展需要,不斷作出優化調整,增加不同系列及地方的考察團,深化同工的交流體驗。

當局提出資助中小學現職教師應考「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相信能夠提供更多誘因,鼓勵部分中小學教師應考,亦反映政府加強推廣普通話的決心。

 

事實上,普通話作為國家的通用語言,教師具備良好的普通話水平,對推動相關教育十分重要。日後,政府可逐步擴展至幼稚園教師,長遠考慮為應考的學生提供資助,提升師生的普通話水平。

 

除了加強與內地的專業交流外,《施政報告》亦提出一些支援教師的建議,例如「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增設創新教師獎,有助鼓勵推動教學創新的教師。日後,建議教育局可考慮增設卓越教學獎的得獎名額,或設立更多獎勵計劃,為教育同工加油打氣,發揮正能量。

 

此外,政府亦提出為教師舉辦身心健康的課程,作為治本措施,日後在師資培訓及校長培訓中,應考慮加入正向心理學的相關要素,培養同工的正向思維。

 

培育德才兼備棟樑

 

香港現已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里程,特區政府現正全力拼經濟、謀發展,這份《施政報告》充分體現政府務實有為,帶領香港向前邁進。在教育層面,教聯會將配合教育局,積極推動參與國家發展大局、「一國兩制」以至「科教興國」相應的教育體制,培育更多德才兼備的未來棟樑。

 

註︰部分小題為星島日報所加

期望局方定期檢視學習團的內容及行程,再因應教師最新專業發展需要,不斷作出優化調整,深化同工的交流體驗。

特區政府重視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牽頭在不同層面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相信能夠提升推行的成效,令人期待。

在師資培訓及校長培訓中,應考慮加入正向心理學的相關要素,培養同工的正向思維。

 

2023年11月17日 (星島日報)

附加資訊

  • Open directly: No
版權所有© 2023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