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為了配合世界發展趨勢,國家政策和香港社會的發展需要,香港教育制度一直與時並進,在學校課程、評估、教師專業發展方面不斷推陳出新,裝備學生具備21世紀所需的能力和態度,迎接未來的挑戰與機遇。近日,教育局公布了《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的定稿,並於新學年正式採用。
小學課程更新已持續推進多年,不斷作出檢視和優化。在上屆政府,成立了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並於2020年發布「優化課程迎接未來 培育全人啓迪多元」檢討報告,提出了多項建議。其後在前年,當局推出了《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以「立德樹人」、「創造空間」及「學生學習為中心」為三大方向,配合更新後的七個學習宗旨,以促進學生均衡發展,持續推動學會學習。
試行版的指引推出後,業界反應普遍正面。過去一段時間,因應國家、社會和教育的最新發展,課程發展議會轄下專責委員會進一步增潤《小學指引》的相關內容,包括加強價值觀教育、增潤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建議、優化學校評估與課業政策的相關建議,以及更新課時及彈性課時分配比率,以配合開設小學人文科和科學科。
對於專責委員會在試行過程中,因應國家和香港近年的最新發展,不斷檢視和優化課程內容,及時作出調整,無疑值得肯定。特別是《小學指引》增潤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建議,呼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於今年正式實施。與試行版作比較,定稿版本在其中一項更新重點「加強價值觀教育」中,明確提及了包括愛國主義教育。
強調愛國主義教育
翻閱了指引,特別提及了愛國主義教育,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學校和教師必須了解愛國教育的意義,並要上下一心,積極推廣國民教育。開宗明義列明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讓同工更清楚了解其意義及自身的責任。
在整份指引中,不同分章提供了一些示例,向學校展示如何在課堂內外推動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元素。例如,通過課堂學習、全方位學習、姊妹學校交流、跨課程閱讀、營造全校氛圍、考察研習及體驗活動等多元策略,科組可合作推動全校參與教育局舉辦的多元化國民教育學生活動,並列舉了示例,展示如何通過整體課程規劃加強價值觀教育。
為了配合國家「科教興國」方向,以及推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局將設立人文科與科學科,並於2025/26學年開始推行。人文科內容基於現有常識科,再增潤國家歷史、文化和地理元素,有系統地從小培養學生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和國民身份認同。目前,學界正全力準備迎接新學科,而當局亦提供了專業培訓和教學資源,支援前線教師為新科目做好準備。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除了愛國主義教育,《小學指引》定稿亦進一步加強價值觀教育。因應今年初當局豐富《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內容,強調以中華文化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軸,並完善首要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將現有的「關愛」擴展至「仁愛」,以及新增「孝親」和「團結」,《小學指引》亦作出相應的補充,與《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互相配合,彼此呼應。
另一個值得肯定的是《小學指引》提到要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首要關注,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指引亦進一步完善與優化學校評估與課業政策,包括適時檢視各級測考和默書的各項安排、盡量在下午安排導修時段、盡量避免在緊接長假期後安排測考等。事實上,自疫情後校園全面復常,學生面對各方面適應問題,精神健康狀況備受關注。今次《小學指引》對這方面加強着墨,反映了當局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視,亦有助提醒學校在這方面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
經過接近兩年試行,《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終於迎來定稿。定稿進一步完善了試行版的內容,因應國家和香港的教育最新發展,而作出了更新;並更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價值觀教育及學生精神健康,以更配合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需要。相信指引在新學年落實後,可供業界有堅實的依循參考,為學生提供多元、適切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達至全人發展及建立終身學習的基礎。
2024年7月17日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