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小學常識科下學年將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教育局也擬將體育科納入呈分試,各科呈分試的佔比將會調整。多年來,小學呈分試未曾作出檢討,特別是現時呈分試過於側重中英數三個主科,令學生面對不少學習壓力。再者,現時呈分試只有音樂及視藝兩個術科,體育科卻排除在外,情況未如理想。
發掘有運動天賦的學生
當局藉開設新科目一併檢視呈分試的安排,能夠全面準確地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有關方向無疑值得肯定。其中,取代常識科的人文科和科學科,或會增加比重,配合現時加強推動國民教育和創科學習的目標。至於備受關注的體育科,教育界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的全人發展,將體育科納入呈分試,有助學生的均衡發展。從照顧學習多樣性的角度,增加呈分試科目的多元性,讓不同能力和興趣的學生,特別是具有運動天賦的學生提供了另一種展示才能的機會。
近年,特區政府日益重視體育教育,自2021年開展「躍動校園、活力人生」計劃,通過舉辦多元化的活動和MVPA60獎勵計劃,並提供一筆過津貼,持續支援學校全方位推動體育活動。業界普遍較以往重視體育發展,營造相關的校園氛圍。要進一步鼓勵恒常運動,將體育科納入呈分試,亦是一個可取的做法。據了解,將來呈分試中體育科所佔的比例雖然不大,但把體育科納入評分之中,已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學校和家長將會更加重視體育科,不再將其視為次要科目,會願意投放更多資源和時間鼓勵同學多做運動。
一直以來,香港學童肥胖及體能不足的問題備受關注,特別是經過數年的疫情後,情況有所惡化,令人擔憂。根據世衞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應在每周平均每天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惟目前絕大部分學童都未達標。恒常運動有助提升學生的體能,增強免疫力,保持強健的體魄,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此外,運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更能鍛煉他們的堅毅精神和抗逆能力,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可謂一舉多得。
平心看待不必盲目操練
對於有意見指出,日後體育科也需要呈分,會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失卻體育的樂趣。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教育局和學校要做好家長教育,讓家長明白運動的好處,身體力行與子女一起做運動,增進親子關係,並須用平常心面對體育科呈分,不必盲目操練。
此外,坊間亦關注相關的考核安排。有指不同學生之間的身體質素和體適能差異很大,或會引起公平性的問題。不過,音樂科和美術科都出現學生表現有差異的情況,最重要是有多元化的評估方式。不將體育科納入呈分,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特別是體適能項目的評核,已經實施多年,故已有一套客觀的準則。至於校本評核,當局和業界須進一步思考如何制定一套適切的評核安排,以及照顧不宜劇烈運動的學生需要,盡量做到公平。
隨着社會不斷變遷,學校課程須與時並進,持續優化更新。同樣,評核模式亦要配合課程發展而有所調整。盼望各方正面看待評核模式的改動,一切以學生的全人發展、健康成長為首要考慮。
2024年10月9日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