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黔港交流合作 助力建設教育強國

 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正值農曆新年前,貴陽處處彌漫歡樂祥和與期待氣氛,一年一度的貴州省“兩會”隆重舉行。作為港區貴州省政協委員,我和來自各方的代表、委員一道,興致勃勃地參與盛會。既感到光榮,又深感肩負的“雙重責任”重大。

貴州又簡稱黔,是祖國西南部內陸省份,也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節點。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省上下一心,牢記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關切和囑託,認真貫徹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建設“四區一高地”,以改革為動力,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年生產總值增長5.3%,高於全國平均數。在新的一年,貴州將努力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指標訂在5.5%左右。貴州匯集民智,凝聚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的豪邁氣勢,令人感佩。

 

貴州打造“特色教育強省”

 

“兩會”期間,聽取和審議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以及聽取省政府工作報告,是兩項重要內容。作為一位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出於專業養成,我對貴州的教育有較為深入了解,對黔港兩地教育交流合作充滿熱情,所呈交提案大多與此相關,今次亦不例外。

 

比起沿海發達地區,貴州的教育資源有其相對獨特性。一直以來,貴州重視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高質量發展和改革創新,不斷推進“特色教育強省”建設,教育發展迅速。根據貴州省教育廳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概況 》,全省有小學6,156所,初中1,870所,特殊教育學校78所;普通高中505所,中等職業學校184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2.4%。高等教育方面,本科院校29所,高職(專科)院校48所,成人高等學校3所。研究生培養機構11個,在學博士生2,807人,碩士生38,186人。目前,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突破50%,歷史性進入普及化階段。

 

過去一年,貴州先後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和全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以“七個聚焦”推動教育發展,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努力加快形成支撐現代化建設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去年中,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STEAM教育大會在遵義成功舉辦,為貴州教育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省政協主要領導還親自帶隊到省屬高校,圍繞理工類學科建設情況開展調研。

 

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其中就有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208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近17萬。高考綜合改革“首考”平穩落地。9所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10所省屬高職院校劃轉為省級教育部門主管。同時,推進理工科強化行動,啟動實施省外高水平大學“組團式”協作相關學科建設。新增碩博單位4個,碩博點48個。新設1所職業本科高校,3所高職院校。

 

兩地教育資源優勢互補

 

未來一年,貴州將實施“七大提升工程”,持續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優化調整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和學位供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特殊教育普惠化,讓所有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此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入實施理工科強化行動,實施普通高校學科專業調整優化改革,加快布局急需學科專業。持續推進高校“一流"建設。貴州擴大教育規模、提升質素,落實體制機制改革,值得敬佩。貴州教育的成就,也是近年來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縮影。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全面系統部署。這是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有關教育改革的具體行動,吹響了教育強國建設的進軍號。對處在改革求變、由治及興的香港,是激勵與鞭策,促進改革,指引目標,增添動力。

 

貴州凝心聚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奮勇爭先,在教育改革上守正創新,值得借鑒。香港不僅是貴州對外貿易的主要夥伴、外商投資的重要來源,也是貴州教育對外開放的窗口、橋樑。兩地教育各具特色,優勢資源互補,交流合作基礎紮實堅固。深化黔港教育領域交流合作,互利雙贏,不僅推動兩地教育高質量發展,亦有助於教育強國建設。兩地政府、教育機構、民間社團和熱心人士,都應當為此而不懈努力。


2025年1月21日 (紫荊雜誌)

附加資訊

  • Open directly: No
版權所有© 2025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