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樞紐 深化國際交往

 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今年初,國家頒布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到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未來要繼續全力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早前發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與香港教育發展》建議書,就推動國際教育樞紐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建議。自從政府逐步放寬八大取錄非本地生的限額至40%,各間大學積極宣傳,吸引了不同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日後政府可向東盟國家加強宣傳推廣,並推出獎學金,要求得獎者承諾畢業後留港工作指定年期,吸引外地人才留港發展。

 

因應北部都會區大學教育城的發展,未來應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的合作,探討在學生交流、學術研究、合辦課程或舉辦研討會等方面開展合作,使香港的高等院校更具國際競爭力。

 

除了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外,深化與內地的高等教育合作同樣重要。期盼兩地政府推動香港高校與不同省市的高校加強合作,促進人才培育、教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交流,達致優勢互補。同時,推動在大灣區開設分校的香港高校之間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師生流動,提升學與教質量。此外,建議特區政府繼續爭取放寬其他自資院校招收內地學生的收生限額,推動兩地學生交流的同時,亦能鞏固教育樞紐的地位。

 

加強大學產學研協作

 

另外,大學要加強產學研協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北部都會區擁有巨大潛力,日後可成為國際教育和科研合作的重要樞紐。未來政府應加大力度,吸引更多世界頂尖的學術機構和科研團隊落戶香港,並鼓勵內地高校在香港設立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建議完善相關政策,簡化流程,並提供資金和政策的支援,鼓勵國際和內地的科研機構在香港設立分部。

 

為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合作,特區政府應推動跨部門協作,鼓勵大專院校拆牆鬆綁,包括優化知識產權分配機制,允許科研人員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獲得更高的收益比例;適度放寬教職員從事校外創業或參與企業合作的限制等,提升學者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的積極性,從而釋放大學的科研創新潛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發展職專教育

 

要建設教育樞紐,增強發展動能,發展職專教育亦非常重要。建議應用科學大學聯盟日後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加強與各地應用科學院校交流合作。同時,借助不同的平台,加強推廣香港的職專教育,與國內外的職專院校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提升其國際影響力。

 

同時,職專教育要更緊貼社會發展的需求,建議精簡審批程序,做到提速提效,讓院校能夠配合社會發展需求,及時開辦相關課程,為各行各業培養高技術人才。此外,政府可提供更多誘因,鼓勵更多企業與職專院校開展合作,包括推出稅務優惠、為給予實習機會的企業提供津貼等,促進校企合作。

 

配合國家實施「科教興國」,香港高等教育將肩負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期望特區政府與高等院校齊心協力,提升高等教育和科研的競爭力,助力國家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強國。

 

2025年4月24日 (星島日報)

附加資訊

  • Open directly: No
版權所有© 2025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