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青年談特區特色

教聯會副主席胡少偉

 

國家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區按《中國憲法》和《基本法》成立,全國人大授權香港特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自始「一國兩制」在港實施,香港依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享有高度自治。至今,香港特區成立廿五年了,可是很多青年連自己擁有中國香港公民身份也不清楚。為了更好地開展香港特區發展的新篇章,候任特首李家超同意新一屆政府將民政事務局重組並改名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以加強青年對社區以至香港和國家的歸屬感。

 

為了解香港青年對政府和未來發展的意見,編者在網上搜索了半天,發現媒體去年報導了兩份具公信力的青年意見調查,其一是獲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撥款的對政府信任程度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負責人在2021年1月商台節目表示,調查訪問了250名高中學生,發現有87%的受訪高中生對香港政府無信心。而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於去年3月至4月進行的「香港青年對未來的看法」,訪問803名15至30歲青年,顯示多達57.5%受訪者願意離開香港前往中國以外的地方發展,即有過半香港青年對這個家沒有留戀的態度。至於,對於青年自身未來生活狀況的平均分則是4.76分(10分滿分,低於一半),對香港社會未來的平均分更僅2.95分。也就是說,香港大多數青年人對特區政府和社會未來發展持負面的態度。幫港的我們可對此聽之任之?看來,新特區政府要推好「去殖愛家」的民心工程,培育青年有「愛港心」及樂於活在「一國兩制」社會中。

 

香港為什麼行「一國兩制」?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時,國家為了維護統一和領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並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不在香港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國家於1997年7月1日恢復了對香港行使主權,實現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願望,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範例。作為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成立後的高度自治權,來源不是前港英殖民政府,也不是香港固有的,而是中央政府透過《基本法》授予的。香港特區直轄於中央政府,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中央擁有任命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依法管理與香港特區的外交、國防事務及向特首發出指令。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區高度自治權高於民族自治區、直轄市和各省,但不是完全自治,並沒有任何剩餘權力。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會展新翼舉行,中央軍事委員會開始負責領導香港駐軍。始後,中央和特區政府堅定不移地執行「一國兩制」方針,保持香港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香港依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依法保護個人私有財產。據《基本法》,特區政府財政獨立,不用上繳中央政府;港幣是特區自行發行的貨幣,並繼續自由對換。在「一國兩制」,中央容許香港採用與國家不同的法系,普通法原則繼續適用於特區,衡平法和習慣法等在港依然行之有效。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與海外經濟體商談自貿協定,經中央政府同意,香港至2020年與18個海外經濟體簽署了6份自貿協定。據《香港年報》,在2020年特區政府代表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參加以國家為單位國際會議23次;特區政府代表以「中國香港」名義亦參加不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會議1,070次。廿五年來,港人生活方式不變,各種自由權利受《基本法》保障;香港以中英文為法定語文,廣州語和繁體字仍是香港主要用語和工作文字。香港至今是獨立關稅地區,致力維持國際金融中心、貿易、航運中心,並吸引逾9000家海內外企業落戶。這些香港特色並不一定在學校教科書內,筆者認為值得每個青年去理解。

 

不管打算在港生活多久的青年人,只要仍在香港就學或工作,就應認識「一國兩制」和特區特色。當然,有些青年會質疑上述對特區特色描述並不完整,但筆者以上陳述的香港特色均是事實,歡迎有疑問的青年自行去核對,並一同反思自己是否真的認識我們的家和珍惜香港「一國兩制」的所有!

 

2022年5月26日 (幫港出聲)

版權所有© 2024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