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逐步通關跨境生重回正常校園生活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當選人、貴州省政協委員、教聯會主席黃錦良

經過三年的漫長等待,香港和內地終於迎來了復常通關。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和廣東省連日來努力磋商,日前公布了兩地首階段的通關安排,讓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通關前往內地。消息公布後,社會各界對兩地全面通關的表現振奮,目前已有數十萬市民在網上預約回內地,反應十分踴躍。

 

根據兩地首階段通關安排,每日「北上」及「南下」各設約六萬個配額,較早前傳媒報道的三萬至五萬個配額為多,充分顯示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關心,堅定支持本港邁向全面復常。對於通關初期設有限額,並分階段開放口岸,絕對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疫情下封關三年,各口岸的運作需時調整及適應,當中涉及人手調配及交通物流的多項安排,故循序漸進、逐步開放是較理性務實的做法。

 

完善入境安排免礙學習

 

特區政府在各項細節安排,都有詳細的規劃及部署,值得欣賞及肯定。盼望政府各個部門能夠落實執行到位,加強監察情況,做好風險管理,及時檢討及修正不足之處,盡力確保通關初期網上預約、過關程序及核酸檢測等各項安排,都能夠有序及順暢進行。至於廣大市民,這段期間亦宜多作體諒及包容,主動配合政府的安排,攜手推動全面復常通關。

 

今次兩地復常通關,讓香港市民及內地同胞能夠恢復正常往來,增加經濟商貿活動,推動香港經濟重上軌道。過去三年,不少中港家庭被逼分隔兩地,今次通關終能一家團聚。對於跨境學童而言,疫情期間跨境生留在內地,長時間以網課形式上課,學習成效大受影響,同時面對社交及情緒問題。

 

跨境生在內地上網課,額外增加了不少學習開支,包括教科書及學習材料郵寄費用、添置電子設備等。為免學習進度落後,部分跨境生來港上學參與面授課堂,但卻面對與家人分離之苦,亦增加了生活開支的壓力等。

 

根據政府的最新公布,計畫農曆新年假期後會恢復跨境學童回港上實體課,無論對於跨境學童抑或是取錄跨境生的學校,絕對是一大喜訊。目前,全港約有兩萬名跨境學童,如何讓大量跨境學童每天有序地往返兩地上學,對兩地的教育部門而言是一項挑戰。

 

初步而言,跨境學童不受通關名額限制,免卻網上預約的手續,無疑是一大便利。至於學界比較關心的檢測安排,按現時的入境政策,跨境學童每日須提交四十八小時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才可來港,期望兩地政府能夠讓跨境學童以快速測試代替核酸檢測,以免跨境學童疲於奔波進行核酸檢測,影響學習進度。此外,跨境學童來港還涉及多項安排,包括口岸開放安排、跨境校巴的車輛、司機和保母招聘、更換或補領證件等,有待兩地政府盡快磋商及配合,制訂適切可行的方案。

 

關心跨境學童成長需要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跨境學生事隔三年後重新來港上學,如何讓他們逐步適應香港的校園生活,殊不容易。取錄跨境生的學校宜及早籌劃,為跨境學生提供適切的補救支援措施,策劃大規模的學習及情緒輔導計畫,同時教師與社工多關心跨境學生的身心狀況,提供適切的支援。為了保護學生的健康,學校應鼓勵更多學生接種疫苗,減少在校園爆發疫情的機會。

 

倘若疫情進一步穩定,兩地恢復全面通關,兩地教育部門下一步需要思考如何逐步恢復實體交流活動,重新舉辦老師和學生的內地交流活動,讓他們親身回內地考察,了解國家最新發展。

 

如何讓大量跨境學童每天有序地往返兩地上學,對兩地的教育部門而言是一項挑戰。

 

2023年1月11日 (星島日報)

附加資訊

  • Open directly: No
版權所有© 2024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